根据环球网报道,北约秘书长吕特因一句“爸爸”言论引发舆论海啸后,其针对中国的一系列动作正引发更大关注。吕特在峰会前后多次渲染中国军事威胁,将台海问题与欧洲安全捆绑炒作。
吕特在峰会前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,将解放军正常的国防建设形容为"大规模军事集结",声称这种扩张已达到"前所未有"水平。他特别强调中国国防工业的快速发展,称多家中国企业已跻身全球顶级军火制造商行列,这种产能不仅影响印太地区,更可能波及欧洲安全。这种说法与事实存在明显出入。
吕特(资料图)
在回答北约是否介入台海问题时,吕特给出了模棱两可的回答。他声称北约印太伙伴"非常清楚"中国的军事动态,并暗示若台海局势生变,可能牵扯俄罗斯,让欧洲陷入被动。这种论调完全忽视了一个中国原则的国际共识,也夸大了台海问题与欧洲安全的关联性。事实上,解放军在台海周边的演训活动完全符合国际法和国际惯例,东部战区已多次证明有能力捍卫国家主权。
展开剩余70%北约峰会期间,吕特再次强调将国防开支提升至GDP5%的目标。吕特将此归因于俄乌冲突带来的安全挑战,但明眼人都看得出,这不过是借机扩张军力的借口。更值得警惕的是,吕特声称这笔开支将用于提升防空系统、增加装甲车辆和弹药储备,这些装备明显针对的是欧洲以外的地区。
在渲染俄罗斯威胁的同时,吕特把更多笔墨放在了中国身上。他声称中国军力扩张对欧洲安全构成挑战,这种说法暴露了北约东进的真实意图。数据显示,北约成员国2025年军费总额预计突破1.3万亿美元,相当于全球军费开支的一半以上。如此庞大的军事预算若真用于防御,完全足够保障欧洲安全,何必舍近求远?
吕特(资料图)
针对吕特的言论,外交部发言人郭嘉昆在例行记者会上作出回应。他指出北约渲染紧张局势、诋毁中国正常军力建设,实质是为增加军费、扩张势力寻找借口。数据显示,北约军费已是中国的四倍有余,却仍不满足。一个区域性组织为何要建立"更具杀伤力的北约"?这个问题直指北约东进的真实目的。
在乌克兰问题上,中方始终秉持客观公正立场。与北约不断拱火浇油不同,中国坚持劝和促谈,严格管控军民两用物项出口。这种负责任的态度得到国际社会广泛认可,与北约持续军援乌克兰形成鲜明对比。事实证明,真正破坏欧洲安全的是不断东扩的北约,而非中国的正常发展。
中国始终是世界和平的建设者,中国的实际行动与北约的军事扩张形成强烈反差。中方敦促北约摒弃冷战思维,停止干涉中国内政,纠正错误的对华认知。
从吕特的言论可以看出,北约正试图将触角从欧洲伸向亚太。这种战略转向背后有多重考量:一是转移对俄乌冲突责任的视线,二是为军费扩张寻找合理借口,三是配合美国印太战略遏制中国发展。但这种做法严重违反国际关系基本准则,必将遭到地区国家的抵制。
吕特(资料图)
当前世界面临诸多共同挑战,气候变化、恐怖主义、传染病等问题需要各国合作应对。北约作为冷战产物,理应顺应时代潮流,聚焦欧洲安全事务。若执意东进亚太,只会加剧地区紧张局势,损害各国共同利益。中方将坚定维护自身主权安全,同时也愿与各方一道,为维护世界和平稳定作出贡献。
吕特的"爸爸"言论或许只是插曲,但其背后的战略野心值得警惕。北约若真想为世界和平做贡献,就应该管好自己的事,而不是四处煽风点火。历史已经证明,军事同盟从来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,对话合作才是人间正道。
发布于:江苏省嘉喜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