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天分享的是:2025年北海风能基础设施计划报告(英文版)
报告共计:8页
《北海风能基础设施计划》核心内容总结
该计划全称为《北海风能基础设施计划》(North Sea Wind Energy Infrastructure Plan,WIN),由荷兰气候政策与绿色增长部委托制定,旨在为北海海上风能基础设施的推进提供框架,规划周期主要面向2033年至2040年代,并以2050年为远景目标。
计划设定了海上风能发展的中长期目标,原计划中2040年50吉瓦、2050年70吉瓦的目标被重新评估。考虑到当前国际海上风能市场面临材料成本上涨、利率上升等挑战,且英国、丹麦等多国出现招标遇冷或延期的情况,结合电力需求预测及氢能源市场发展放缓等因素,荷兰政府认为2040年实现50吉瓦的目标既不现实也非必需,调整为2040年以30-40吉瓦作为更合理的发展区间。
在实施路径上,计划采用“适应性决策”模式。由于海上风能基础设施建设需提前约10年规划,而未来能源需求存在不确定性,因此采用分阶段推进策略:第一步优先建设约30吉瓦对应的电力基础设施,同时为40吉瓦及以上的潜在需求预留调整空间。基础设施涵盖输电电缆、海上平台、陆上变电站及氢能输送管道等,其中输电上岸点规划约10个,每个具备2吉瓦输送能力,并探索氢能管道上岸可能性。
展开剩余70%计划明确了关键决策时间线,包括2025年更新海上风能路线图、修订气候与能源备忘录,2026年完成上岸连接项目规划,2027-2030年每年确定新电网连接数量等。同时,强调与《北海计划》部分修订、上岸连接计划等政策工具的协同,在空间规划中平衡风能、渔业、自然保护等多元利益。
此外,计划注重国际协作,优先推进能增强能源供应安全、提升电力可负担性的跨国互联项目,并考虑基础设施成本的跨境合理分配。整体以“务实且具适应性”为核心原则,在保障能源转型稳步推进的同时,为技术创新和需求变化预留调整空间,最终助力减少对化石能源及外部能源的依赖。
以下为报告节选内容
发布于:广东省嘉喜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